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情場中如何擺脫相思苦

相思病是戀愛中的一種獨特現象,既甜蜜又痛苦。宋代大詞人柳永的「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」就說明了相思可使人茶飯不思,身體健康受到影響。實際上,除了對身體的影響,相思病和精神健康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呢。

  自作多情陷入「鍾情妄想」

  相思病有兩種:一種是純粹的單戀,即明知對方不愛自己即仍然執著地愛戀對方。這種情況比較多,如《天龍八部》裡的段譽,《少年維特之煩惱》中的維特。他們在愛戀無望後,容易情緒低落、悲觀絕望,產生抑鬱症,乃至自殺。另一種屬於「自作多情」,對方明明毫無此意,卻一廂情願地認為對方喜歡自己,一顰一笑無不是在向自己示好。如果程度過於嚴重,則屬於精神障礙中的「鍾情妄想」。

  正常的愛情中,在搞清「他是否愛我」之前都需要經歷一個觀察、試探和揣測的階段。如果根本無視對方反應,毫無依據地堅信某異性對自己產生了愛情,即使遭到對方嚴詞拒絕,卻認為對方是在考驗自己的忠誠,仍死纏爛打,那就超出了正常愛情的範疇,屬於精神病態,可以被診斷為「鍾情妄想」了。

  相思病取決於心理成熟度

  鍾情妄想是妄想的一種。妄想是在病理基礎上產生歪曲的信念、病態的推理和判斷,它雖不符合客觀事實,也不符合所受的教育水平,但病人對此堅信不疑,無法被說服,也不能以親身體驗和經歷加以糾正。除了個別情況,一般的相思病雖然也有固執、偏執的特點,如果並未達到不可糾正的程度,只能認為有心理偏差,不能歸為妄想。

  那麼,這種一廂情願的偏執是如何產生的呢?我國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有一句詞可以很好地解釋它的心理基礎,那就是:我見青山多嫵媚,料青山見我應如是。單相思其實是一種投射,就是把屬於自己的想法、情緒和意願投射到別人身上,認為別人想的和自己一樣。而它發生的深層心理動機在於人類天性中固有的對被愛的需要。所謂被愛就是自我價值被接納、被認可、被尊重。

 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處於青春期的年輕人更容易出現這種愛情偏執。其一在於青春期是自我結構塑造的關鍵時期,這階段非常需要來自外界的認可來確立自我形象。其二是該階段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尚不清楚,導致自我與他人界限不分,容易把屬於自我意識的思維、情緒投射到別人身上。從個性上看,越是喜歡幻想、敏感內向、膽小不敢直接交流或反過來自我感覺超良好的人越容易出現單相思。有人認為,女孩兒比較多情,患相思病的多,實際上,男孩也並不更少。總的來說,它與性別關係不大,更多由心理成熟度決定。

  塑造積極自我,擺脫相思困境

  一旦出現偏執性的「相思」,建議盡早去正規的精神專科醫院就醫,由醫生來判斷其程度和性質。

  如果偏執程度嚴重,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。如果醫生判斷更多地屬於與心理發育有關,則需要接受系統的心理治療。

  對於相思者本人,可以進行如下的心理調節:

  一、多向別人咨詢,改變自我中心的思維:單戀的人常懷有片面偏激的思維。

  表現為觀察事物、評判事物時,以自我為中心,不顧對方的感受及反應,用自己的意願取代現實。這時,應該多聽聽旁觀者的意見。如果多數人的看法和自己相反,就應該反思:是不是自己過於偏執?

  二、豐富生活內容,轉移注意力。單戀的人一往情深地陷在感情裡,大腦裡形成一個固定的興奮點,注意範圍縮窄,注意力增強。所謂縮窄,指不關心其他事情,只關注自己的愛情;增強指對愛情異乎尋常地投入。因此,要有意識地轉移注意力,主動地投身到其他活動中,把生活安排得緊湊,讓注意力轉移。

  三、擴大人際交往,不要讓感情「乾渴」。單戀者往往有豐富的感情需要,但又未得到滿足,才格外空虛、寂寞、嚮往關愛。所以,應該多結交朋友。有了多方面的情感支持,才不會把愛情當作惟一的救命草,抓住不放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