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甜蜜的性前提:請必須先瞭解月經

臺灣人把月經形象地稱之為“大姨媽”。這個親戚可不簡單,每月她的到訪總讓我們心情鬱悶、身體浮腫。可若是她不來,或是亂來,也同樣會令女人、甚至男人膽戰心驚。因此,深入瞭解她的品行,摸清她的脾氣,方是我們與之成為閨密的必要前提。





·免費搶S.H.E寫真 ·《唐山大地震》團看第二波
·買數碼新品找我們 ·大秦網—陝西門戶

  

“大姨媽”的行程表


“大姨媽”早來、晚來或是不來都會令人擔心。


最理想的狀況是:她平均每28天到訪一次!但21~35天來一次也算正常。同時距離預定日期,每個月前後相差5天左右,也屬可以接受的範圍。此外,如果你的月經週期在這些標準之外也請先別驚慌,只要你的週期穩定,例如40、41或42天來一次,就沒什麼問題。


嬌點特別提示:


1. 如果你的生理週期太短,就很容易貧血體虛,這時你需要去醫院請大夫用中藥或西藥幫你調整生理週期。


2. 太長的週期會使女性不易受孕,也容易使女性子宮內膜增生過度,增加病變的機會,所以需要自己格外留意。


醫生建議:不要讓生理週期的間距超過2個月,當週期超過1.5~2個月,就應立刻就醫,請求幫助。而一年當中,如果你的月經偶爾一、兩次沒來或一個月來兩次,先不要太緊張,可以在觀察下個月的狀況後再做打算。因為吃藥(消炎藥、抗生素)、吸煙、熬夜、過大的工作壓力、大幅度體重改變,都可能影響荷爾蒙進而導致生理週期的改變。




三點解讀“大姨媽”的混亂行程:


一直不來要小心


如果你的“大姨媽”一直不來,除了懷孕,很可能就是你卵巢功能失常,或其他荷爾蒙出了問題,例如:泌乳激素過高、甲狀腺素過高或過低都會抑制排卵。


量多量少有講究


正常情況:除進入更年期後月經量開始變少,週期變長外,在平日,“大姨媽”每次來持續3~7天都屬正常,或時間再長一點但每次固定也無妨。


量太少,可能是卵巢功能不足,也可能是因為你正在吃避孕藥,或者是骨盆腔發炎、或曾經經歷過流產刮宮手術,都會造成子宮沾粘,經血不易排出。


量太多,則要小心骨盆腔的病變。除了有子宮肌瘤、子宮內膜異位的可能外,也別忽視子宮頸癌、子宮內膜癌的發病可能。


突然造訪最嚇人


除週期、經血量的改變外,大姨媽最嚇人的行程當屬突然造訪──非月經期間出血。


如果出血是在週期中間,量少、並且兩三天就結束,那可能是排卵期的出血。但是,排卵期出血不一定每個月都會出現,也不見得每個人都有。但如果是非月經期、非排卵期的出血,也不是性行為之後的出血,你就要提高警覺了。因為懷孕、子宮外孕、流產、子宮頸長息肉、子宮頸糜爛、子宮頸癌,或者卵巢瘤、子宮腫瘤,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等都可能造成異常出血的情況。


醫生建議:如果通過醫院檢查排除了懷孕的可能,一時的生理週期改變,暫且不要過於驚慌,等下個月觀察情況後再定。


但如果你平日有性行為,且在生育年齡,那麼只要月經跟平常不一樣——量改變、時間不對,你需要馬上驗孕,接著再做其他檢查!




瞭解“大姨媽”的打扮


聚會、聚餐頻繁,club、酒會不斷,平日裏我們豐富多姿的生活令“大姨媽”也開始學會“著裝打扮”。不過,她一變我們可就需要格外留神了:


顏色:中醫認為,體質偏寒的女性,經量較少,經血顏色比較暗也比較淡。而暗,意味偏寒;淡則是說明氣血虛。反之,若是經血量多顏色鮮紅,則屬偏熱的體質。


當然,除體質差異外,“大姨媽”臉色暗沉還可能是因為你躺臥或久坐,在你起身或走動時才有機會流出,導致經血長時間蓄積在子宮或陰道內而變色。同時,“大姨媽”的裝扮也可能是在提醒我們,勤換衛生巾。如果更換時間相隔太長也會造成血色暗陳。


醫生提醒:至少每隔兩小時你就需要更換一次衛生巾,量多的那兩天更是需要勤換,以防止細菌滋生。


味道:如果血液發腥還夾雜惡臭,除了因太久沒換衛生巾外,如果還伴隨有疼痛、發燒,那可能就是感染的徵兆。


外觀:經血中偶爾夾帶血塊也屬正常。但如果血塊量很多、很大(大於1元硬幣),就必須到醫院檢查子宮內膜是否產生了病變。


配飾:白帶,如同“大姨媽”的佩飾,時常出現在生理期,且經常引起我們的困擾。


正常情況:


● 排卵期—白帶增多,呈透明水狀,像雞蛋清一樣。


●月經前—白帶會變白、變濃稠,甚至有些偏黃。


● 月經後——轉為較透明的狀態。


異常情況:


白帶中有血絲或者呈微紅色——首先要判斷是否因夾帶排卵期的出血或是之前有性行為。如果是非排卵期,白帶中又帶血,你就需要趕緊就醫。白帶的味道很臭,且變得很黃,甚至是綠色,還伴有陰部搔癢的症狀——多半是出現了陰道感染現象。例如,最常見的黴菌感染,會令白帶中出現乳酪或豆腐渣那樣一塊塊白色的東西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