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和宮位於市區東北角,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、賜予四子雍親王,稱雍親王府。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,稱雍和宮。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,成了「龍潛福地」,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,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。可以說,雍和宮是全國「規格」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。雍和宮由牌坊和天王殿、雍和宮大殿(大雄寶殿)、永佑殿、法輪殿、萬福閣等五進宏偉大殿組成,另外還有東西配殿、「四學殿」(講經殿、密宗殿、數學殿、藥師殿)。整個建築佈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。而殿宇則依次升高。形成「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」的格局,巍峨壯觀,具有漢、滿、蒙、藏民族的特色。
佇立雍和宮南院,可見一座巨大影壁、三座高大碑樓和一對石獅。過牌樓,有方磚砌成的綠蔭甬道,俗名輦道。往北便是雍和宮大門昭泰門,門內兩側是鐘鼓樓,外部迴廊,富麗莊嚴,別處罕見。鼓樓旁,有1口重8噸的昔日熬臘八粥的大銅鍋,十分引人注目。往北,有八角碑亭。站在八角碑亭旁,便見懸掛著乾隆帝題匾「雍和門」的天王殿。殿前的青銅獅子,造型生動。殿內正中金漆雕龍寶座上,坐著笑容可掬、坦胸露腹的彌勒佛。
出天王殿,院中依次有銅鼎、御碑亭、銅須彌山、嘛呢桿和主殿雍和宮。主殿原名銀安殿,是當初雍親王接見文武官員的場所,改建喇嘛廟後,相當於一般寺院的大雄寶殿。出大雄寶殿,便是永佑殿,建築結構同天王殿,為單簷歇山式,「明五暗十」構造,即外面看是5間房子,實際上是兩個5間合併在一起改建而成的。殿內正中蓮花寶座上,是3尊高2.35米的佛像,系檀木雕制,中為無量壽佛(即阿彌陀佛),左為藥師佛,右為獅吼佛。出永佑殿,便到法輪殿。左右兩側為班禪樓和戒台樓。法輪殿平面呈十字形,殿頂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樓,有5座銅質餾金寶塔,為藏族傳統建築形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