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景觀設計人居環境中的園林-2

“滄海桑田”說明水陸之變遷。既在濱水之處建城市,就要以人工疏浚淤積的泥沙,保證城市永不被水淹。杭州西湖如無人工疏浚,絕不可能保存目前風景如畫的景觀。2000餘年前成功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,從理論上總結了6個大字刻在石牆上:“深掏灘,低作堰”。現在一般濱水城市很少掏灘,而代以築高堤防水,以至幾乎每年低流量高水位的水災令人揪心。遭天怒的水災懲罰實在是人為的因素所致,有些水患在某種程度上實際是人患。人與自然要協調的正是這些內容。

  市區街道平直,到了丘陵地帶的郊區就應順從自然地形了。如果還是像市區主幹道一樣剛直不阿地通過去,山斷坡而損穀,水斷流而枯涸。不僅生態環境遭到破壞,而且起伏有致的山林被破壞,代之以冗長、平滯、呆板的人工邊溝和擋土牆,令人興致索然。如果有“莫犯山林罪過,須陳風月清音”的座右銘常響耳邊,那就會以“山??路轉”的原則選線。少量破壞的天然地形也要以人工還穀回坡,加以山林種植,補償和回歸自然的面貌,將路貫穿其中,那又別是一番景象。為什麼一些先進國家開運河、選高速公路的路線必有風景園林師參與共同策劃呢,道理在此。對於城市人文資源也一樣,如沒有周總理把關,北京的團城也會因城市街道拆建而遭破壞。沒有古建園林專家上書,德勝門也要去一個角。據說南京中山陵也被路穿了一下。城市化並不註定要破壞自然和人文資源,這就需要城市綜合性總體規劃運籌帷幄了。

  現代交通發展帶來了立交橋,從一層到多層,使熱島效應惡化發展。可以連頂帶牆、柱全部以有吸盤的攀援植物綠化,還可以混交,藉有吸盤的植物帶動無吸盤的藤本植物。要與交通部門協調解決所謂吸盤破壞牆面之慮。我在上海看到磚牆上佈滿中國地錦,50年來牆體無明顯破壞,實踐可證明真理。

  3、人居環境是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綜合建設

  一談到人居環境,首先提生態,提出生態城市、生態園林等,主要強調物質環境建設。其實,中國特色很重要的內容是強調事物的綜合性。相對而言,西方文化強調理性、重視科學分析,以致曾一度認為一切美都是符合數學規律的,研究景觀著重視覺分析。以“天人合一”為文化總綱的中國特色則強調綜合性。中國園林藝術從歷史上講,是從詩、畫發展到園林的。蘇東坡評價王維(字摩詰)的詩畫強調:“觀摩詰之畫,畫中有詩,味摩詰之詩,詩中有畫”。由此更可想見摩詰之園林定是凝詩融畫之作。所以到明代計成總結中國園林的境界和評價標準時提到:“雖由人作,宛自天開”8個字。中國現代美學家李澤厚先生認為中國園林是“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”。這都與“天人合一”的綜合性宇宙觀一脈相承。其中“天開”和“人的自然化”反映科學性,主屬物質文明建設;而“宛自天開”和“自然的人化”反映藝術性,主屬精神文明建設。中國文學講究“物我交融”;繪畫追求“似與不似之間”;園林“雖由人作,宛自天開”,充分說明園林是文理交融的綜合學科。如文學之“詩言志”、園林之“寓教於景”等。中國人對景觀的欣賞不單純從視覺考慮,而要求“賞心悅目”,要求“園林意味深長”。有花有鳥的環境中掛一副“看花笑誰”、“聽鳥說甚”的對聯。竹徑不但通幽,如果聯想:“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。無肉令人瘦,無竹令人俗。”的古意就更發思古之幽情了。因此無論城市環境和景觀、園林環境和景觀都要強調綜合性的功能。生態是環境效益之根基,與人之健康密切相關,但也不宜以某單項功能淩駕於綜合功能之上。生態園林是指歷史上一種以保護自然風貌為主的學派。其實生態學家詮釋生態為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,是既無褒義也無貶義的一種名詞。世上既沒有非生態城市和園林,那就也沒有生態城市及園林。我們要建設生態良好、環境優美的城市和生態良好、密切結合現代社會生活,便於休閒遊覽、景觀優美和文化內涵豐富的新型園林。作為人居環境,特別是居住社區,主要要求安全、生態良好、寧靜優美、方便舒適、保障隱私、稱意可心。要從居住文化中借景,而不宜沽名釣譽、軸線縱橫、有節點必有盛景。“巧於因借,精在體宜”指因借地宜、人宜。必須根據用地的定性、定位,並結合自然、人文因素造景,達到“借景無由,觸情俱是”的藝術效果。園林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學科,是科學的藝術還是藝術的科學呢?我認為是前者。錢學森先生建議園林歸文化部是有深刻含義的。當然不同於文學繪畫,是三維空間環境建設,而且植物種植設計必須具備生物學基礎。

  4、植物造景的依託

  強調生態必同時強調生物多樣性,園林和城市建設強調植物的多樣性。如何落實卻所言極少。植物造景必依託於人居環境的地形塑造。城市建設“三通一平”中之“一平”的提法是不妥的。因為植物群落主要是地帶性和小氣候條件所形成。大地形之山川和平原構成大氣候條件即地帶性氣候,微地形起伏可以形成小氣候環境。多樣的植物有多樣的要求,主要是光照、濕度、土壤和風的綜合影響。各種和各品種的植物都有各自的生態習性。以地形為主創造不同的生態環境,才能供不同的植物生長,其中包涵植物間的融洽性以形成群落關係。露地大氣候帶的自然環境是不可違背的,但在大氣候條件下完全可以創造一定的小氣候條件,供多種植物生長和發育。從現狀看,作為人居環境主要部分的城市環境人工化、商業化太強而自然化不足。總的講,綠地要以喬木為骨架,灌木即使株數超過喬木也無可形成植被的骨架。灌木可分佈林間、林緣或作灌木叢獨立佈置。草地要因地制宜和相對集中,草本花卉總宜少而精,以林園圍繞花園。也不一定到處提喬灌花草組成立體的植物群落,要因地制宜。草本花卉首先要變盆栽為主為地栽為主。發展多年生的宿根花卉、濕生花卉、水生花卉和岩生花卉。植物與地形、建築、道路、場地、小品綜合地進行景觀設計。在統一中求變化,變化中求統一。我們先為植物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,植物才會為我們創造好的人居環境。我國人居環境面臨新挑戰和機遇並存的局面。鞏固既有成績、糾正錯誤、克服困難,前途是錦繡的。
返回列表